Subscribe

RSS Feed (xml)

Powered By

Skin Design:
Free Blogger Skins

Powered by Blogger

2010年8月15日星期日

中歐 -Day 10 KZ-Gedenkstätte 達郝集中營

Google Buzz it
我們上火車後,車長很有效率的收了我們的車票自行處理,不和我們直接核對資料。然後問我們想吃和想喝甚麼早餐,及提點我們會在甚麼時間送上早餐。我們在房內放好東西,抺身後便換睡衣睡覺。火車開得很定,我們都是一覺睡至天光。


我們醒來後,換好衣服,車長準時將早餐送上。早餐有大小三文治各一、燈汁和咖啡,相當豐富。


我們終於在6:30am到達慕尼黑Munich。



這班列車由羅馬尼亞出發,在薩爾斯堡Salzburg和另一班列車併車後,然後才到達慕尼黑Munich。

我們下車後,先前往位於火車站附近的酒店放下行李。然而因為房間仍未清理,所以我們只好在將行李放在寄存處,待回來時才將check in。

我們返回火車站,買了Bayern Lander Ticket,這便可以在區內搭電車、S-Bahn、U-Bahn和火車了。我們按原定計劃乘U-Bahn到達奧林匹克公園Olympiapark,可是此時雨勢轉大,而且氣溫很低,情況和在茵斯布魯克Innsbruck和薩爾斯堡Salzburg時差不多。我們在U-Bahn站內等了一會,見外面的情況沒有好轉,唯有打道回府,返回中央車站。回到車站,我們在Burger King坐了一會,決定更改這天的行程,先前往達郝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Memorial Camp Site (KZ-Gedenkstätte),然後才根據天氣情況才決定下午的行程。我一個人回酒店拿雨傘及替她拿多一件大褸,到酒店後服務員說已經清理好房間,於是我一個人將行李先安放在房間,然後返回火車站。因為未有車,我們二人在Burger King吃多一份早餐後,才乘S2到在達郝Dachau。


我們到達達郝Dachau火車站時,終於下完雨了。

達郝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Memorial Camp Site (KZ-Gedenkstätte)在德國南方距慕尼黑市2公里的地方,那裡有一個美麗的小鎮達郝Dachau。達郝Dachau有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每年都吸引數十萬遊客來此遊,但是大多是來去匆匆,很少有人在此地久留。因為達郝在世人心目中,是血腥的回憶和令人恐怖的聯想。


Dachau火車站旁的巴士站,等726號巴士的遊客倒不少。


等前往達郝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Memorial Camp (KZ-Gedenkstätte)的726號巴士,726號巴士可以直到集中營的門口。


1933年,希特拉達郝建德國第一個集中營,它的管理與營運模式成為歐洲其他集中營的典範。這裡一共關過多達二十萬人,希特拉最初是將有關反體制派的德國人,後來成為猶太人的集中營。集中營直至1945年,美軍進入解放猶太人後,才正式關閉。集中營的用途並不是建來處死囚犯,而是用作奴隸工作營,只是大部份的罹難者是因疾病,筋疲力竭或飢餓而死亡。這座人間煉獄由1933年至1945年期間,文獻記載約3萬多名猶太人在此喪生,而沒有登記在案的則不知道有多少人。

這裡有語音導覽供遊客參觀,不過我們認為不太需要,用心去看說明和感受氣氛已足夠。


由遊客中心走至集中營大門約需5至7分鐘,路上都是白色的小石子路,營區大門前有鐵軌的痕跡,當年運送猶太人的火車便是直接開到營區門口。


納粹黨衛軍(SS)的營舍,位於集中營的旁邊。雖然這邊的營地是和集中營分開,但是被囚於集中營中的人亦有在這邊的工廠工作。


集中營的正門。


集中營的出入口,在二戰時常有人如此禱告著「Dear God, make me dumb, that I may not to Dachau come.」大門上寫著的「Arbeit Macht Frei」,意思是「勞動可獲自由」,當然這是擺明的睜著眼說慌…


集中營的的範圍非常的大,出入口這邊是當時的囚房及行政大樓。現在行政大樓已改建為博物館,囚房則維持本來面貌。而在廣場大樹兩則,是當時用作囚禁的營房的原址,原有共20多棟,現在只留第一排的營房給遊客參觀,讓遊客了解和感受營房的情況和氣氛。

相中為集中營的行政大樓,現已改建為博物館。


每天早上納粹便是在廣場Roll-call Square集中猶太囚犯在這裡點名,猶太囚犯要在這裡站1個小時以上。如果納粹軍官心情欠佳,猶太囚犯隨時要站得更久,體力不支倒地的會被拖出去槍斃,其他猶太囚犯想幫也不能幫,因為若然幫了手,便會輪到你被槍斃。集中營就是如此不人道…


位於廣場Roll-call Square的紀念牌,用來警惕世人自由與和平的重要性。

我倆先參觀由行政大樓改建成的博物館,內裡展覽了透過當時的報紙、傳單、照片,以介紹希特拉的崛起、興建集中營、營區生活、甚至虐待猶太人的教學等。博物館內還有以訪問猶太倖存者的影片,及在空中垂吊下來的特殊人物佈幕,說明他們的來源地與身份。

博物館的資料鋪排得很有系統和很全面,可以令遊客對集中營的歷史和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納粹集中營在歐洲的分佈圖。
















納粹時期的宣傳海報。


博物館中原有辦公室。


倖存者的訪問。


當時的洗手間。


當時的共用浴堂。


當時的刑具訓練器。


我們看完博物館後,便去營房參觀。相中的藝術品是紀念猶太人被不人道地囚禁於此。


每天囚犯便在廣場Roll-call Square點名和被指派工作。隨著犯囚人數的上升,點名時間也越長久。死去了的囚犯也會被帶到廣場點名,非常不人道。


Never Again,人類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集中營四圍有濠溝包圍,以及有多個高塔,以監視犯走。如果發現有人企圖逃走,可以直接在高處向下將其擊斃。


現在集中營僅存下第一排的營房供遊客參觀,內裡放著當時使用的傢具。這個原本只能容納200人的營房,巔峰時期卻擠了2000多人,人像貨物放進儲物箱一樣擠在一起。


營房裡非常狹窄的床鋪。


小小的空間,數以百計猶太囚犯卻被安排於此休息。


除了床鋪,還有一些簡單的枱椅。


這個房放供囚犯使用的櫃。


裝飯菜用的大缸。


差不多幾百人才用這幾十幾個廁所…


中間有著兩排高聳大樹夾著的,就是所謂的集中大道The Camp road。


我倆走在大道上,兩旁的營房已經拆除,只除下地基上寫著的營房編號。


走到勞動大道的盡頭,看到這裡有座基督教堂The Mortal Agony of Christ Chapel。在1960年由曾囚禁於集中營的人,包括慕尼黑輔主教Johannes Neuhäusler建立。


基督教堂The Mortal Agony of Christ Chapel上的雕像。


猶太教教堂The Jewish Memorial,在1967年由建築師Zvi Guttmann建立。


猶太教教堂The Jewish Memorial。






加爾默羅修院Carmelite Convent,建於1964年。


新教會教堂Protestant Church of Reconciliation,建於1967年。


俄羅斯東政教教堂Russian-Orthodox Chapel (Resurrection of our Lord),建於1995年。


我們經過營區旁邊的小橋,前往參觀毒氣室和焚燒室,看到這個紀念牌「Think about how we died here」。


Baracke X,是新的焚燒室,活人從建築物的左側進去,屍體從建築物右側出來,中間的環節一個接一個,納粹這種極有系統的處理方法令人毛骨悚然。


焚燒室,就是在這裡燒屍體的。


毒氣室,囚犯就是在這裡被毒氣毒死,然後屍體會送往旁邊的停屍室,然後再送往焚燒室。


這時舊的焚燒室,相信是因為屍體太多,所以才另起一個新的。


Den Toten Zur Ehr Den Lebenden Zur Mahnung 即英文「To honor the dead and warn the living」,紀念在集中營的罹難者,警惕後人不可重蹈覆徹。


死者的骨灰便是葬在這裡。


現在營房已經拆除。


這是達郝集中營富現代感的遊客中心。

離開集中營時,心裡諗著「Never Again」,但願人類不要再犯下這種錯誤了。


我們乘726號巴士返回Dachau火車站,在火車站乘S2返回慕尼黑中央車站。

相簿:https://picasaweb.google.com/bruceche.central.europe/Day10Munich#

0 意見: